雨屋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展出時,有媒體將它與摩西分開紅海的神跡相提并論。被問到雨屋的奇觀特質,奧特克拉斯和科柯體現出了德國人的嚴謹,“稱為奇觀有點過于褒獎了,有點夸張?!彼麄儗τ谟^眾如何與自己不了解以及不太能理解的事物之間的互動非常感興趣,“我們更想看到人們面對這種所謂的奇觀時的反應”。
普通觀眾在線上和線下掀起的狂熱,也是反應的一部分。而公眾不同尋常的的參與必然引發某些專業人士的質疑。雨屋在MoMA引發熱潮時,《紐約時報》有評論稱,“ 盡管雨屋設計巧妙,也很有趣,但它似乎只能算是巧妙的消遣?!?/p>
蘭登國際強調雨屋的實驗意義。奧特克拉斯說,每次的雨屋展都不一樣,“這次在上海是規模**的。不同地方的聲音和雨的味道都不一樣,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質?!翱瓶抡f,“各地的氣候條件很不一樣,在上海,人們時常會遭遇臺風,但在英國從來沒有這種東西,根本不知道臺風是什么。我對這里人們的反應非常好奇?!?/p>
環境和生活經驗不同,人們對雨的反應也不一樣。蘭登國際的“社會實驗”,運用科技,讓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以及與自然規律的背離來吸引人們參與和互動。倫敦、紐約以及上海被它吸引的人們,都是社會實驗的一部分?,F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內心世界,通過聚光燈下的雨絲折射出來。
余德耀美術館館長余德耀已經收藏了這一版本的雨屋,4個月的上海展覽之后,明年春季,雨屋將前往北京繼續它的中國之旅。而這一版本雨屋的*終歸宿地,將是余德耀位于巴厘島的室外藝術公園。
雨屋展的票務**總代理,是此前代理了莫奈展和梵高感映展的格瓦拉演出。格瓦拉演出副總裁賈柯告訴第一財經,截至8月31日中午,雨屋體驗票已經售出近兩萬張,“(這次)希望能再樹立一個標桿?!?/p>